广东省总工会擦亮“工”字品牌 全面推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时间: 2025-05-23      来源: 广东政研会《政工参考》2025年第1-2期
  广东省总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总“559”工作部署,贯彻落实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安排部署,落实省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任务安排,大力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组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职工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团结动员广大产业工人在我省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贡献智慧力量。
  一、聚焦理论武装,全面推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创新话语表达,充分发挥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南粤工匠、最美职工等先进人物的主体作用,大力建设“广东工人大思政课”讲师师资库、思政工作试点,指导全省各级工会着力打造思政精品课程、“三工”优秀作品,广泛开展劳模工匠宣讲、职工主题阅读活动。搭建网上学习平台,实现线上云宣讲能落地、线下实地讲能上云,让广大产业工人爱看爱听爱学,更好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2024年全省各级工会开展“六进”(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车间班组、进校园、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云端)宣讲活动近千场,线上线下覆盖职工群众、大中小学及职校学生200余万人,省劳模工匠宣讲团获全国劳模工匠党代表微宣讲互动活动优秀组织奖,深圳劳模工匠讲师团获评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戈燕红在宣讲
  二、聚焦数字赋能,积极探索“大宣传”格局机制建设
  按照构建全省工会大宣传格局工作要求,推动落实“工作即宣传,宣传必感动”理念,坚持宣传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坚决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打造广东工会传播联盟,建成省、市、县(市、区)工会三级贯通、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的全媒体矩阵。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南粤好网民”主题活动,建强省市县三级工会网宣工作队伍。加快打造全省工会数智化融媒平台,强化先进技术支撑,主动适应网络媒体、新兴媒体传播特点,推动全省工会宣传工作一体统筹、协同融合。加快应用人工智能,加强与新兴互联网传播平台的多渠道合作,实现互相转载、推荐、引流等,促进工会资讯和服务宣传的分众化,有效提高传播宣传触达率。以广东工会融媒体中心为主阵地,联动主流媒体、社会媒体、工会媒体,集中力量讲好“产改”故事,讲好产业工人故事,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崇劳模工匠、崇尚劳动创造、尊重产业工人、支持“产改”工作的良好氛围。2024年,省总工会在全国工会新媒体传播力年度榜单排名第一。截至年底,省总工会微信公众号推文累计阅读量2450.1万次,视频号总播放量达1.5亿次,融媒体新开设的展示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视频栏目《守艺》《新质生产力中的工力量》等,均受到职工群众的广泛关注。
  三、聚焦典型选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认真实施典型标杆的选树培育和示范推广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好工会组织在典型宣传选树推荐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做好全国、省劳模表彰大会宣传工作,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连续7年与省委宣传部、省工信厅联合开展“南粤工匠”学习宣传活动,在全省各行各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中推荐学习110位“南粤工匠”,发掘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陆建新、“中国电信首席专家”黄云飞等一批技能水平高超的行业领头人。推动南粤工匠选树管理办法落实落细,举办年度人物发布活动,采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社会化的集中宣传,讲好职工故事、工会故事、广东故事。拍摄全国首部工匠技能人才纪录片《南粤工匠》,第一季总播放量超1.4亿次,第二季选取了海洋强省、文化强省、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等主题中极具代表性的10位南粤工匠故事,全网传播突破2.5亿次,荣获国家广电总局2024TV地标“年度优秀纪录片”。
2024年广东省劳模工匠本科班部分学员毕业合影
  四、聚焦素质提升,深入实施产业工人素质提升计划
  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鼓励开发更多满足产业工人学历提升需求的精品课程,引导更多劳动者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公平有序高效做好全省2万名一线职工学历补贴发放工作,推动全省一体化补贴线上申领发放平台建设完善,发动更多地市配套支持政策。自2013年以来,省市两级工会累计投入近3亿元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帮助近30万职工提升学历技能水平,在职工中掀起提升学历和综合素质的热潮。连续7年开办省劳模工匠本科班、产改提素班、新业态提升班和工会社工赋能班,在地市试点“订单班”“技能班”等职工技能培训提升模式,加强与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等办学实体合作,引导更多企业主体参与,结合重点产业、紧缺工种,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与指导,帮助产业工人实现学历能力双提升。截至2024年底,已有646名劳模工匠、一线产业工人、新业态劳动者等通过劳模工匠本科班进入大学课堂,接受全免费学历教育。
  五、聚焦作用发挥,持续打造工会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服务网络
  着力把县级工人文化宫打造成工会组织枢纽型综合服务阵地,持续完善《广东省总工会关于工人文化宫建设改造运营经费补助暂行办法》,进一步推动经费资源下沉。2019年以来,广东省总工会已投入4.7亿元支持全省各级工人文化宫新建或修缮工作,带动各级政府、工会投入32.5亿元支持工人文化宫建设。目前,全省共有县级以上工人文化宫114家,年平均开展活动近4万场,年培训职工总人数超200万人次。常态化开展“书香企业”“粤读点亮人生”“阅读经典好书 争当时代工匠”等职工阅读活动品牌,发挥职工书屋、产业工人思政工作试点、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作用,探索与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阵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阵地网络体系,深度打造直面产业工人的“十五分钟职工思政工作圈层”,切实打通产业工人思想引领的“最后一公里”。
  六、聚焦丰富供给,创新“广东职工文体汇”品牌建设
  构建体系完整、运作规范、广泛参与的职工文体活动体系。集中各级工会的创意和力量,共同培育发展“广东职工文体汇”活动品牌。按照统筹协调、特色鲜明、职工满意的理念,整合资源、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每年举办14场省级示范性活动和市级区域特色活动,支持基层工会全年举办100多场职工文体活动。2024年主办14场省级示范性活动和省市级特色文体活动,探索“文体+旅游+助农”深度融合的活动模式,带动各级工会举办活动1071场,覆盖职工235万人。建立全省职工参与的职工文体活动共建机制,统一推出契合品牌的视觉标识、宣传口号等。开展广东工人艺术团送文艺进企业活动,搭建数字化职工文化艺术精品数据库,挖掘推广一批基层职工文体示范项目,推出一批思想深刻、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三工”题材文艺作品,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2015年以来,广东工人艺术团送文艺进企业活动已开展近400场,现场观看演出的职工群众超过80万人,线上浏览量接近360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