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注重在凝聚合力、品牌打造、场景活化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选送的“‘花开有声’”“湾区轨道文化长廊”2个基层思政工作典型入选中国政研会2024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注重凝聚合力,
构建基层思政工作“大格局”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发挥各方优势、汇聚多元力量,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方位浸润的“大思政”格局。整合资源力量。制定《〈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落实措施》,积极发挥广州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企业文化协会等桥梁纽带作用,把19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纳入会员单位,统筹用好各类文化场馆、学校、企业等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项工作、浸润千家万户,以“微能量”打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一公里”。统筹阵地建设。建立广州市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实施《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加强各类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评审、管理、考核等工作,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延伸至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等,累计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9个、党员教育基地30个、国防教育基地14个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157个。建强人才队伍。制定实施《广州市高级政工师专家库管理办法》《政工师评审工作规范》等,严格组织专家评选和任职评审,细致做好选拔、管理、培养工作,5年来评选产生高级政工师145名、中级政工师780名、初级政工师965名。举办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培训班、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培训班,为会员单位赠阅《党委中心组学习》《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学习资料,组织开展政工论文征集评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打造中国广州网《政工论坛》《思想工作动态》等品牌栏目,以学习交流服务助力基层政工干部成长成才。
注重品牌打造,
筑牢基层思政工作“生命线”
紧贴群众需求,创新活动形式,打造理论宣讲、红色宣教、国防教育等活动品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更好激发全社会参与思政学习的热情。理论宣讲强信念。举办“广州学习论坛”,组织开展“新时代 新作为”羊城学堂系列讲座,邀请市直职能部门关键岗位领导干部面向广大市民进行宣讲,支持各区打造“花开有声”“埔公英”“越学·思践”“西关故事”等基层特色宣讲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广州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创新举办广州市“新时代我来讲”优秀百姓宣讲员大赛,评选全市“十佳”宣讲员,吸纳不同领域优秀宣讲人才进入新时代百姓宣讲团,前往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校园等一线开展宣讲,用有温度、带露水、沾泥土的话语讲好理论故事,让理论传播真正引发共情、产生共鸣、达成共识。红色宣教铸信仰。打造“英雄花开英雄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品牌,充分发挥广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组织瞻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革命遗址,推出“羊城千年史迹路”“百年峥嵘红色路”等四大类主题40条红棉研习路线,策划开展广州革命名胜美术展、红棉情境中国画展等红色主题艺术展览,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加深对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认识理解。2024年3月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红色文化活动1万余场次,超8000万人次参与,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续有效开展。国防教育奏强音。组织开展广州“全民国防教育月”,举行“羊城天盾”城市人民防空演习、“缅怀黄海忠魂 弘扬英雄精神”纪念民族英雄邓世昌殉国130周年活动、国防教育干部过军事日、国防教育主题诗会等活动,推动国防教育“七进”,着力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社会氛围。2024年教育月期间,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童心向党 爱我国防”主题活动,吸引广州市少先队员、穗港澳青少年、少年军校学员等约500人参加,现场超万名观众参观。
注重场景活化,
打造基层思政工作“新模式”
坚持以“点线面”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活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社会宣传阵地等基层思政工作载体,打造凝心铸魂、思政育人的“新空间”“大课堂”。点上深耕添活力。依托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活教材”,推动文德楼、双清楼等百年红色建筑修缮完毕、对外开放,持续打造基层群众家门口的“思政学堂”,常态化开展主题微宣讲、红色故事会等活动,引导市民群众知晓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教育激励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以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为契机,全力全新打造黄埔军校主题文旅街区,推出大型光影沉浸式舞台剧《黄埔!黄埔!》,引领市民穿越时空体验黄埔军校百年风云,累计演出230余场,观看人数超8.8万人次。线上延伸促深化。打造“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文化云平台、“红棉思政云学堂”、“花城红页”公众号等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形成集学堂、阅读、展演、研学、文创等资源于一体的线上线下融通平台。邀请60余位专家、思政名师、优秀青年代表等,共同推出全国首档4K超高清AI主播电视理论节目《一门“新”思》,在打破时空限制的育人场景中拉近受众距离,通过柔性思想政治工作让新时代思政工作更有亲和力、感染力。面上覆盖营氛围。用好广州塔、地铁灯箱、公交站台、户外大屏等社会宣传平台,通过张贴海报、灯光演绎、无人机表演等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打动人心的主题宣传。依托全市超过1000千米的“地铁+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合作推出一系列文化展览、文艺演出和文创产品,面向广大市民乘客打造“湾区轨道文化长廊”,让岭南文化特色标识和符号形象抬眼可见、驻足即观。
舞台剧《黄埔!黄埔!》
(文章来源:广东政研会《政工参考》2025年第1-2期,供稿单位:广州市委宣传部)
跳转链接:中国文明网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