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广东文明网首页 > 幻灯片
社会齐参与 新风进万家
时间: 2021-11-08      来源: 南方日报

  “您好,请戴好口罩,系上安全带。”在广州南站出口,出租车有序排成一列,司机微笑服务,细心提醒乘客。“扫描二维码,这些商品都能一键溯源。”在深圳上川市场,档主热情介绍农产品质量跟踪的“黑科技”,让街坊连连称赞。

  崇德向善、友爱互助的清风暖风,正在吹拂南粤大地。

  2020年6月,广东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包括出租汽车文明服务、高速公路沿线环境优化、餐饮行业文明诚信服务、农贸市场综合治理、文明村镇创建提质、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网络文明促进九项行动。

  今年以来,广东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推动九大行动各项工作向群众所思所盼所急聚焦用力,各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和责任清单,明确关键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公共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高速服务区变身“侨乡小镇”

  在恩平大槐高速服务区,一排排骑楼民房错落有致,阳台上花草葱茏,一个上世纪初的侨民生活场景逼真展现在眼前。

  这个服务区里的“侨乡小镇”,让大槐服务区在社交平台上成了“网红打卡地”。“好漂亮,随手一拍都是美景!”从曾经的停车区,“大变身”为集餐饮、休闲、娱乐、购物、旅游等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场地,这个占地18万平方米的场地,成为广东首个开放式文旅主题服务区。

  瞄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划区混乱、污水横流等问题,汕头周厝塭综合市场的升级改造改变了公众的刻板印象,这个在六层高商业综合体办起的农贸市场,功能布局清晰、商品摆放有序。

  如何更好适应百姓阅读习惯?在佛山三水区江根村,三江缘·水韵书吧跃然眼前,手捧一本好书,感受书香气,成了当地居民休闲的新选择。

  实事办理的成效正在加速转化为群众的长久福祉。今年上半年,广东升级改造高速服务区61个,建成新型阅读空间1900多家,一批农贸市场成为城市新名片,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更好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出租车司机“化身”城市代言人

  “您好,欢迎来到肇庆,今天去哪里玩?”出租车司机陈永洪时常在肇庆城轨站出口招揽生意,详细介绍当地旅游线路,热情接待各地旅客。

  今年以来,广东在九大行动中抓住出租车服务这个切口,多措并举推动驾乘文明升级。

  肇庆启动“我是城市代言人”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培训活动,注重增进肇庆人文旅游知识,养成良好文明礼仪,把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培养成城市的“代言人”“推广员”。

  文明创建行动,也在更深层次推动广东多领域社会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坚持明码标价,不掺杂使假、虚标分量……”今年,广东向网络订餐平台和餐饮经营者广泛发出诚信经营倡议。这让来粤旅游的小林获得感满满,时常在多家“网红”食肆“打卡”的他不由点赞“价格正,分量足”。

  在清远北江河边,穿着红马甲的“河小青”志愿者,带头传播绿色环保理念。如今在广东,有上万支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防疫宣传、联防联控、便民服务等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

  文明风尚深入人心

  红白理事会助力移风易俗

  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离不开文明的涵育培养。今年以来,针对乡风文明、网络文明、用餐文明等群众高度关注的公共文明习惯,广东开展专门行动、作出专项部署,推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

  走进河源市东源县半埔畲族村,村道两旁的文化墙上,随处可见村规民约的内容。村内绿树成荫,此前常见的乱堆乱放和垃圾死角都已无迹可寻,深入人心的村规民约推行效果显著。

  “人情债”“摆阔气”曾给村民带来不小负担,针对这一现象,肇庆凤凰镇同古村专门成立红白理事会,对婚丧嫁娶宴席统一标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理事会一管,大家都畅快!”村民老陈说,疫情发生后,红白理事会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对于不少群众深恶痛绝的网络不良风气,作为互联网大省,广东加强对网民基本文明素养的学习引导,举办“网络中国节”“汇聚南粤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真人实事案例的展示,营造向上向善网络氛围,号召网民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随着反餐饮浪费立法的开展,今年来,广东多个餐馆顺应群众呼声,推出“光盘行动”,并通过口头提醒、海报提示等方式普及“公筷公勺”。如今,“公筷公勺”在粤菜正餐企业中的普及率超过90%,文明餐桌理念,成为广东新“食”尚。

  百姓心声

  东莞茶山寒溪水村:

  “文明创建让村里一天一个样”

  “村里环境一天一个模样。”最近,东莞茶山镇寒溪水村村民辉叔喜欢在村里门前塘公园惬意欣赏小桥流水。

  原来杂草丛生的废鱼塘,变成景色优美的主题公园;原来“脏乱差”的旧市场,变成精致的休闲小广场。瞄准村民多年来的关切,寒溪水村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创建,一手抓好人居环境建设,通过“穿衣戴帽”把村容村貌扮靓,一手抓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挖掘红色传统,用红色文化引领村民主动践行新风尚、传播正能量。

  全域治理推动整村变公园

  门前塘公园原本是一个杂草丛生、荒废多年的池塘,由于池塘面积较大,且位于村民居住区内,不少村民一直建议要加快改造利用,尽快改善村容村貌。

  “村党工委从实际出发,下决心推进池塘改建,把这个办成惠民项目。”寒溪水村党总支部书记罗许怡说,基于村民的建议,村里对门前池塘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改建成为村里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交流场所。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村民对改善周边生活环境的迫切期待,寒溪水村委下大力气推进人居环境全域治理,不仅重新修缮罗涛、罗柱、罗克明、罗立斌等革命前辈的祖居,建成罗氏革命史迹1、2号陈列馆,还将5条村道升级为沥青路,迁建农贸市场,将旧市场改建成小广场。这个过程中,村里一举拆掉5000多平方米违建,腾出不少发展空间。

  学唱革命红歌传承红色基因

  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寒溪水村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在悄然变化。

  “你听是暴风雨中的一声雷,你看是漫漫长夜的一束光……”在村干部的组织动员下,今年以来,音乐老师罗月娥抽出周末时间,带领30多名小朋友学唱革命前辈罗立斌所作的歌曲。

  “作为本村人,就应该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红色文化。”罗月娥说,罗立斌的作品反映出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希望能通过传唱这些歌曲,让小朋友重温那个年代的革命故事。

  红团是东莞的传统食品,在节日、婚嫁等场合经常见到它的身影。寒溪水村便组织村内妇女成立工作坊,每周固定“实践”时间,制作钻研红团,将红团打造成为吸引大家来到红色村、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载体。“我们将创新与传统相结合,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寒溪水村宣传委员何凤葵说,她们在制作红团时,采用了火龙果与松木来上色。

  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东莞市民李阿伯带着孙子来到寒溪水村参观后说,这些红色文化载体,唤起了大家的历史记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尚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