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广东文明网首页 > 人文广东
越秀区:先行先试探索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新路
时间: 2022-03-04      来源: 南方日报

  2月26日,周六下午。刚刚开学没多久,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路小学的少先队员詹宛灵像往常一样,正在为来中共两广区委旧址参观的游客们热情的讲解。自从加入“新时代越秀少年红色史迹讲解队”,这已经是她第10次在馆里开展志愿服务讲解了。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越秀区以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发掘红色革命遗址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精神价值,在红色资源保护方面先行先试,探索了不少新路子。如今,革命遗址“活”了,红色记忆“亮”了,红色文化在青少年中代代相传。

  整体规划红色资源保护走前列

  落实“应保尽保”原则、明确革命遗址调查认定程序、将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相结合……3月1日起,《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这是广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推出的新举措,广东也是国内首批出台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的省份。

  作为老城区,越秀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红色革命遗址一直是越秀区的重点工作。“《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为提升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水平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黎显衡表示,越秀区作为广州市拥有最丰富、保护级别最高、最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资源的行政区,《条例》中提到的“将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纳入宣传教育、红色旅游等规划”“建立健全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多元投入体系”“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单位应当与周边学校建立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已经先行先试,走在了前列。

  为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力度,越秀区加强整体规划,打造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先行地。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抢救一批、保护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分级分类对全区31处红色革命遗址和124处红色旅游资源点进行保护利用,形成189个近中远期项目。

  近年来,越秀区高质量推进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农讲所周边片区品质提升和东园文化广场项目建设,广东区委旧址、省农协旧址入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完成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修缮及展陈提升,复原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课室,开设多媒体体验厅,对外开放“南粤曙光——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暨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展览”,打造“小红楼和早期党组织”等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红色精品课程。

  红色资源的珍贵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光辉,还在于它在当下依然能带给我们思考和精神滋养。越秀区在保护活化红色资源的同时,还深入发掘红色革命遗址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精神价值,让红色记忆“亮”起来。

  建立瞻仰红色革命遗址党员培训制度,创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打造“家门口的红色学堂”,推出“行走中的红色党课”。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农讲所、广州起义纪念馆等一批红色地标纳入全省、全市、全区现场教学点,形成以党史、军史、团史、工运史、妇女运动史、农运史等为不同主题的现场教学线路,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现场研学中更好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常态教育打造红色基因传承主阵地

  1月28日早上,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文化站里一片喜气洋洋。来自广东实验中学、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等大塘街辖内中小学一起绘通草画、雕刻印章、书写挥春对联,并制作艺术福袋,送给1路公交车的司机,致敬新春仍坚守红色公交的他们。

  作为越秀区的老街道,大塘街辖内有广州农讲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丰富的红色革命遗址。大塘街少工委正式由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等成员组成,成立还举办了寻找农讲所“英雄星”活动。队员们跟随导赏员寻找和了解“英雄星”的事迹,然后通过学习通草花技术为自己的“英雄星”制作一朵英雄花。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越秀区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和少先队课外实践活动中,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红色理想。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学访讲唱画”红色立体研学活动,创新推出“红色真人图书馆”等13项红色立体研学课程,推出红色史迹迷宫闯关游戏、DIY红船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港澳子弟班学生参与红色儿童剧目编剧及演出,获评团省委“百剧庆百年”优秀微型红色儿童剧奖。

  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小红楼”修缮后,就在场景复原区内举行了首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课。

  “叮叮叮”,随着革命先辈谭天度的后人谭霆敲响上课铃,来自广州市第十中学等学校的初中生鱼贯而入。100年前,也正是在这里,谭天度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执着坚定地敲响了上课铃,注音字幕训练班、广州机器工人补习班等一堂堂倾注了革命先辈心血和希望的课程,承载着南粤理想之光,在小红楼拉开了序幕。“这里是广东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在这里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非凡。”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原副会长黄振位说。

  目前,越秀区已经全市率先实现区域内79所中小学校与3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遗址全覆盖结对。组建“新时代越秀少年红色史迹讲解队”,讲解队成员超过1000名,总服务时长达3100个小时。“从参观者变为解说员,身体力行传承红色精神。”詹宛灵说,自己身份从“我要听”变为“我来讲”,感触更深收获更大。

  “依托东园文化广场,我们还要成立全市首个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少先大队,”越秀区少工委总辅导员汤婉峰介绍,计划将东园文化广场片区辖内的十六中东华实验学校、清水濠小学、红火炬小学、八旗二马路小学、珠光路小学等少先队员组织起来,成立各级队组织,围绕工运、团运、妇运、少年儿童运动等历史开展红色主题深度研学,挖掘该片区的红色历史,成立独具特色的小讲解队、仪仗队、学史小队等,儿童化地讲好红色故事。

  跨界融合打造红色文化传播潮流地

  今天,舞台剧《执信女生》再次登台广东艺术剧院,献礼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1927年广州起义中,一支在中共地下党团指导下成立、由女学生组成的“飞蛾队”,在中共两广区委妇委委员陈铁军等人的带领下,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承担宣传和后勤工作。起义爆发后,许多队员甚至直接参加战斗。战斗中,“飞蛾队”的一群执信女生不幸被俘。当敌人押解她们路过长堤时,她们大声说出自己的身份,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最后全部英勇就义。

  由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舞台剧《执信女生》创作灵感,便来源于这段真实历史,曾受邀在执信中学百年校庆上进行片段展演,吸引了不少执信师生组团前往剧场欣赏全剧。

  越秀区大胆使用历史、人文、文艺等不同视角,对红色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推动跨界融合传播,把实地参观者带到历史情境、历史结构、历史叙事中去认知和感受,引发人民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

  全市率先开展“红色经典电影进社区”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创作《南国木棉红》《虹》《执信女生》等一批红色文化主题剧目,引导创作红色主题的文艺作品1.2万件。

  越秀区还通过各种守正创新的方式活化红色资源。与中科院周成虎院士旗下团队合作开发12款红色主题VR游戏,依托越秀文化云平台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通过三维注册、虚拟现实融合、人机交互等技术手段,建设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10个红色AR“云展馆”,对红色场馆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让革命遗址“会说话”、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此外,越秀区还加强交流互鉴,打造红色革命精神弘扬新高地。深挖全区124个红色旅游资源点文化内涵,组建红色文化专家库,聘请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等专家入库,推动成立广州地区红色文化战略联盟。与北京、上海、江西井冈山、浙江南湖、陕西延安等红色名城“云牵手”,打造60余个“云上”展馆,提高广州红色文化的全国影响力。

  越秀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科学保护,打造精品展陈,强化教育功能,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内涵。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冯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