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广东文明网首页 > 人文广东
广州越秀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打造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时间: 2022-04-29      来源: 南方日报

  春末夏初,英雄花下,书香与花香飘在羊城。走过广府学宫阅读馆,有诗歌声阵阵;在北京路步行街新开辟的南段步行区内,沿着骑楼正展出公益画展;红色景点的博物馆里,学生们在馆藏前驻足学习……这是越秀的阅读月,多样的文化服务在这里向市民展示着城市文化底蕴。

  从全民阅读到岭南文化的传递,从10分钟文化服务圈的构建到新科技手段打造文化服务元宇宙,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背后是越秀坚持“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原则、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探索。

  近年来,越秀不断“亮文化”,打响“四大文化品牌”,依靠创新科技,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把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服务城市人民的宝贵财富。越秀已经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也为广州努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提供了越秀样本。

  活化▶▶为文化服务挖掘资源

  在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新时代越秀少年红色史迹讲解队员李浩瑜身着军装,讲述光荣岁月的故事,引得掌声阵阵;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越秀区少理事副主席徐宝珞正在向游客讲解,同时也加深了自己的认识。这是越秀利用公共文化资源服务青少年成长的一线实践。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越秀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传承历史与精神,培育文化自信的强国青年。

  扛起岭南文化中心功能担当和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越秀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在传承中拓宽服务的广度,在服务中激活传承的力量。

  立足城市中心区域,文化服务空间有限,但是在全区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越秀区却集聚了31处红色史迹。化空间短板为资源优势,活化利用模式是越秀区克服公共文化发展空间不足的破局之举,把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服务城市人民的宝贵财富,实现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协同推进。

  “我家小朋友周末都会去农讲所进行校外实践,对这些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也为小朋友们提供了很多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家住德政中路的李小姐说。

  不仅是农讲所和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越秀注重提升“红色遗址”与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相结合,一系列红色场馆修缮、改扩建后重新开放,先后推进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等修缮及活化利用工作,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路线,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

  示范区的创建不仅仅提高知名度,更塑造了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源利用方式,越秀将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纳入宣传教育、红色旅游等规划,都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奠定了资源基础。

  向历史深处挖掘精神文化,向未来拓展创新文化。通过对资源的活化利用,越秀为城市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动能、树立文化品牌,为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更多可能性。

  创新▶▶构建高效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在繁华的环市东商圈背面,一座建设新村的文化广场上有不少居民在跳广场舞,对面的文化站成为他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小型“基地”。

  “每天吃过晚饭后就会来这里坐一坐,和街坊练习扇子舞,有时候上午也有免费的瑜伽课。”建设街榕树头广场一侧的街道文化站为街坊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居民李阿姨是文化站忠实的“粉丝”。

  公共文化服务“推送”的密度和速度决定了群众的幸福感。走路十分钟,让文化服务深度融进居民的日常生活,这是越秀构建的“10分钟文化圈”,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密集布点。

  截至目前,越秀已经构建了与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融会省、市公共文化资源,构建五级服务网络,以“融合—创新—共享”为驱动,全区18个街道文化站均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形成了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密度最高、最齐全、最便利的“10分钟文化圈”。

  拉起一张文化服务的“网”还不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新条件下,公共文化服务还需要技术创新来支持群众享受服务的高效性。

  在2022年广府庙会上,越秀积极探索运用新科技手段,通过数字建模与虚幻引擎技术,搭建“广府庙会元宇宙”虚拟空间,打造集文化、场景、游览、观演、消费为一体的线上活动平台,“元宇宙”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的首次应用,进一步优化完善了城区公共数字文化云平台建设,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我不用去到现场,点开手机就能在广府庙会元宇宙里享受线下庙会的各种服务和体验。”市民谭先生说。

  动动手指即可获得服务,越秀公共文化体系从提供服务的密度、广度和速度方面,为市民带来高效体验。这种建立在技术支持上的公共文化服务在越秀还有很多。

  点开“越秀文化云”,登录后点进任意一个板块,就会获得详细的信息。目前,越秀文化云累计用户量71346人,发布场馆115个,入驻团队229个,入驻机构50个,平台总访问量超过158万次。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越秀区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深入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积极推动科技、旅游、消费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在全国率先将“元宇宙”技术应用到群众文化活动之中,不断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密度和速度,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丰富广大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融合▶▶产业布局拓宽文化服务空间

  初夏的广州夜晚,走在北京路步行街的南段,不少市民坐在新搭建的户外凉亭下,与家人朋友赏夜景。南段步行街的路口,新立起来的卡通老虎雕塑成为市民打卡拍照的“新宠”。

  从4月16日开始,北京路南段(大南路至泰康路)试行全日步行化管理,这也意味着北京路步行街二期改造提升工程启动,步行街主街将从现有的700米延长至960米,商业体量从57.3万平方米增加至63.6万平方米,这将为优质业态和品牌的进驻提供优质商业空间。

  一条步行街的更新改造,带动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建设,文旅产业体量的增大更能够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承载量。空间构造改变的背后也将有望进一步带动周边营商环境和街区环境的发展。2021年全年北京路步行街累计客流量8214万人次,同比增长10.6%;累计营业额137.8亿元,同比增长23.3%。

  一边是产业的发展,一边是文化服务空间的更新开拓。北京路升级改造是文旅产业布局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经典例证,但并不是唯一。越过城市的传统中轴线,视线继续往南,二沙岛上的市民正在享受春天的阳光。文立方文体产业演示中心正在加速构建。

  《广州市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继续推进海印体育产业园区、星之光数字化体育平台、文立方文体演示中心、力方体孵化器基地、二沙体育大健康总部等5个平台落地建设,推进百里体育项目、冰壶项目等项目实施。文体产业的布局,为公共文化服务开拓了更多空间。

  提供优质充足的公共文化服务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也离不开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越秀正在探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产业互生并进的发展机制,不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建设,从资源、服务、技术、产业等多方面激发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文化产品品质的更高需求和要求。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