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广东文明网首页 > 人文广东
开启新型“充电”模式,珠三角多地兴起青年夜校热
时间: 2023-11-23      来源: 南方日报

  18时许下班后,坐上35分钟地铁,新媒体从业者艾琳从广州海珠赶到荔湾,开始她在夜校的第一堂课。11月初,在看到一所民间夜校的招募网帖后,她立刻报了名。

  在北京路附近工作的徐敏,下班途中停下脚步,她被广州青年文化宫夜校的课程所吸引:省级非遗专家许珺茹手捧流光溢彩的瓷器,将广彩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夜校的风终于吹来了。”艾琳很兴奋。数月间,夜校在珠三角勃然兴起。贴近需求的课程、灵活的上课时间和近乎免费的价格让年轻人纷至沓来,官方机构推出的课程基本“靠抢”,民间夜校也应运而生。

  夜校,曾是一代年轻人奋发进取的共同记忆。如今,青年夜校热又回来了,从就业技能到传统手艺,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成为年轻人安放心灵的一片净土。

  青年夜校,为何再度火爆?

  “文化交友”第一步

  暮色降临,北京路的霓虹灯唤醒千年商都的夜间活力。华灯初上,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也亮起一盏特别的“灯”——青年文化夜校开课了。

  “下班走过来只要十几分钟,比起回家无所事事,更愿意在这里听一听传统文化课程。”徐敏和70多名年轻人一起加入这里。有人形容,青年夜校就像“成年人的少年宫”。

  在广州,青年文化夜校并不是新生事物。

  “这种形式的培训我们一直在做,往年是以‘团市委青年研习社’的形式小范围开展。今年我们探索依托市青年宫青年家园的阵地作用,让更多青年参与,服务好大家的多样需求。”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副主任欧小媛说。

  青年文化夜校好像一阵风,燃起丰富文化服务供给的“火苗”。

  目前,广州青年文化夜校设置了主题公开课和进阶课两种课程类型。前者侧重知识普及,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期不同内容,帮助青年触及更多领域的文化知识。后者侧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希望通过8节课程帮助青年掌握一项技能,迈出“文化交友”的第一步。

  青年夜校的风也从市青年文化宫吹向广州市各区。

  在越秀区北京街道,青砖灰瓦、古朴闲适的青云书院内响起乐队的歌唱。“拙见文化”创始人、“不也”乐队主唱田延友站在台上,用歌曲作主题,串联起一整晚与青年的交流。

  在文化资源高度聚集的老城越秀,组织公益文化服务似乎是一种传统。面对青年逐渐增多的文化服务需求,越秀也在推广“青年夜校”的机会下,进一步完善面向青年的活动组织。

  “我们寻找师资没有太大困难,街道将以往辖内的公益文化活动资源延续下来,积累了丰富的‘朋友圈’。”越秀区北京街党工委委员、党建办主任刘长明说,大家都乐于贡献出点子和想法,积极热心参与。

  花费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的薪酬,依然能“调动”不少人参与进来。非遗传承人、文化组织创始人、独立艺术家等“老友”,纷纷前来支持。

  “无论是政府投入还是民间机构的参与,大家可能都特别渴望能让这个城市更有活力。”田延友说,“义务做这件事情的价值一方面是希望能惠及更多青年人,跟他们一起去‘造梦’,点燃他们的梦想,实现文化服务的共融和链接。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把片区、甚至整个城市的夜文化热度、夜间经济的热度提升起来,那也是义不容辞的。”

  市区街的联动带来明显的热度上升。如东山街的羽毛球课程,开放的名额最初只有几十个,但一推出就收到三四百人报名。“火爆程度超出想象。”团越秀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韩蓉感叹。

  “职业生涯新启发”

  10月31日晚,中山市首个依托乡村振兴技能人才服务站设立的“青年夜校”在南头镇南城站正式挂牌。

  “粤菜师傅”广式面点制作、农村电商运营,接地气的课程一推出,立刻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原本计划两门课程各招25人,但由于报名踊跃,最终实际学员超70人。

  “虽然下班后过来要半个小时车程,但今天的课非常吸引我。”参加工作两年多的袁炜杭慢慢察觉到自己的技能仅停留在工作相关的领域。大学期间还能多方面勇于尝试,工作之后,她很少有机会再学习额外技能。

  “我对电商运营比较感兴趣,现在农产品直播挺火的,感觉有前景。”在电商运营课上,袁炜杭边听边做笔记,“有专业的老师教,比我自己摸索快多了”。

  这样的成果正契合中山人社部门的期望。“通过主动送技下乡、服务上门,方便返乡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近就地学习,让青年能够有掌握新技能的机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带来新的启发。”中山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副科长黄海清说。

  这次成功“试水”也为接下来常态化举办夜校提供了经验。

  无独有偶。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民夜校”在肇庆莲花镇布基村开课,原本安静的乡村夜晚变得热闹起来。晚上7时30分,30多名农户相约来到“农民夜校”,学习水产养殖技术。

  “适时增加精饲料的投喂不仅能增加产量,而且可有效提高水产品的出塘规格与养殖效益。”“要重点做好培肥促壮、调节水质、科学防病等工作……”肇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水产养殖工程师、市农村科技特派员许政生讲解着,农户们边听边做笔记。

  为让夜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莲花镇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有针对性地设置授课内容,科学合理安排上课时间,打通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在佛山,各具特色的社区夜校把课程送到“家门口”。禅城区垂虹社区的“青年之家”开放夜间运营,常态化举行“运动之夜”“桌游之夜”等活动,吸引一批批年轻人下班后聚集,释放工作和生活压力;惠景社区则结合佛山石湾陶艺文化,推出泥塑、陶瓷等特色课程,结课学员可拿到资格证,获得技能认证。此外,佛山团市委还推出多项夜校活动,支持青年“微创业”。

  “适度的商业化”

  “公办夜校的课程,太难抢。”抢不到,不如自己办一个——这是26岁的张世杰发起广州“上氪”青年夜校的出发点之一。在市场嗅觉灵敏的珠三角,公办夜校的主流下,民间夜校悄然兴起。“上氪”便赶上了第一波浪潮。

  张世杰本职是从事商务教育工作,颇谙资源配置之道。在课程开设上,他采用群接龙,让群友提名感兴趣的课程,再根据统计情况安排。

  一开始,养生类课程最受欢迎。“可能是现在年轻人加班比较多吧,很看重熬夜后的恢复,日常怎么保养之类。”随着入群的人越来越多,化妆、书法、舞蹈等课程的热度后来居上,也有调酒、滑板等较为小众的需求。

  艾琳报的架子鼓课6节收费500元,相比其他课程贵了一些,但可实现“1对2”小班教学。“在一些专门的艺术培训机构,这类小班价格一般上千元。”艾琳说。

  各环节尽量降成本是把价格价打下来的关键。“上氪”挑场地主要依据就近原则,与培训机构合作,架子鼓课就是设在一家小规模的琴行里。由于培训机构一般周末忙、工作日闲,所以合作洽谈通常比较顺利。

  “对于夜校学位供不应求的问题,也需要一部分民间资本进入,来进行适度的商业化。”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赵普光表示。

  “持续吸引青年,留住青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曾出现过一阵“夜校热”。那是在社会学历和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的背景下,为了满足大众提高学识和技能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业余教育形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和网络的普及,传统夜校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如今,青年夜校热再燃。“为什么想上夜校”?在一个招募群内,出现频率最高的回答有“释放工作压力”等。

  “掌握一项技能”“提升兴趣爱好”“休闲放松”“拓宽社交圈”……在广州青年夜校搜集的问卷里,这是大多数人反馈的答案。

  赵普光认为,夜校再度走俏,说明社会上产生了新的需要。和老夜校满足知识性的需求不同,现在主要是从兴趣、休闲、社交等需求出发。因为教育资源提升,大众学历水平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大城市里,年轻人的学历都比较高,人们开始追求另外一种形式的“充电”。

  除了提供情绪价值与精神抚慰,夜校也为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放松的、无功利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现在的年轻人属于‘网生代’,他们习惯了数字化的交往模式,城市里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使得区隔感越来越强烈,事实上他们内心也期待能够建立面对面的交流和联结。”赵普光说。

  在年轻人心目中,读夜校是追寻自我、充电休闲的新方式;对政府而言,办夜校则是青年工作和人才发展的应有之义。

  “南头镇制造业企业多,青年占比大,青年夜校很好地契合了企业青年的夜生活需求。”在中山南头镇团委干部冯韫名看来,青年夜校和当地需求是“双向奔赴”。

  “只有积极回应时代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才能持续吸引青年,留住青年。”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副主任吴俊说。

  青年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巨大需求需要各地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艺术资源“沉下去”。

  “我们期望能吸引到更多的社会机构、社会力量参与到广州青年文化夜校,为夜校提供课程、师资、经费、材料等不同形式的支持,同时也会尽快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工作机制、管理制度,确保在引入社会力量时工作规范、质量可控。”欧小媛说。

  20时,一个小时的架子鼓课程教学结束,艾琳决定留下来再独自练习一会儿,琴房里持续传出有节奏感的敲击声。

  怎样把下班后的时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是当代都市年轻人正在思考的命题。

  豆瓣“下班新生活计划”小组简介中所说的“八小时上班,八小时睡觉,剩下的八个小时留给真正想做的事、开启我们新的人生”,触动了多少年轻人的灵魂。

  于是,他们选择了“上课”,在有限的时间里拓展生命的广度,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探寻一种新的人生可能。

  新型夜校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还在于它的“轻量”。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功利性可以降到最小,上课是完全出于兴趣的自主选择。走进教室,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全身心地将自己投入到一项没有功利目的、不在乎输赢成果的“游戏”之中。

  夜校的存在,仿佛一处平静安逸的世外桃源,为心灵提供暂时的栖息地。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加油站”,助年轻人整装“充电”再出发。

  这样的新型夜校,怎能让人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