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近日,在肇庆市怀集县马宁镇苏沙村的一处铸造工坊,有着数十年铸造手艺经验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者、怀集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苏希奋,将自己的铸造技巧、经验向村民娓娓道来。
三月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三级文艺工作者挂点联系新文明实践中心活动”精神,肇庆怀集县“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者走进多地村、镇,开展多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向村民们普及非遗知识,传播民间艺术文化。
高温铁浆注入模具,冷却定型后,拆开模具、捣碎泥砂,随后打磨抛光、油扫上色,一只精巧的香炉便出现了。“铸造手艺也在与时俱进,香炉等新品种都卖得不错。我们希望多学一项技能,靠双手自食其力。”在场一名村民说。
据悉,苏沙铸造制作技艺已传承百余年,以制作农用工具和香道器具为主,其制作工序繁多,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苏沙铸造的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当地一项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值得保护和传承。利用手工铸造业兴盛经济,对于乡村振兴更有促进意义。”怀集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罗斌说。
此外,在坳仔镇璃玻村,“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者们向当地村民分享了怀集茶秆竹的历史文化故事。在马宁镇东升村邬寨邦生居,志愿者们举办了“传统剪纸艺术”培训班,当地10名喜好民间剪纸艺术的村民参与了活动,用巧手剪出一幅幅作品。
李罗斌表示,怀集县拥有丰富的民间文艺资源,今后将进一步挖掘、整理、完善、保护好这些珍贵的传统民间文艺,同时创新文艺惠民志愿服务方式,在下乡“送文化”中“种文化”,在乡村振兴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徐子茗)
跳转链接:中国文明网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