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平远:美丽乡村连片建 处处风景处处画
时间: 2022-06-22      来源: 南方日报

  初夏傍晚,走进平远县仁居镇上远村,平整的村道两旁绿植相随,花朵相迎,外表统一的客家民居坐落在道路两旁,仿佛一块白色屏风,点缀着这片绿水青山,村内的文体广场上,忙碌了一天的群众纷纷聚集到广场上锻炼、唠家常。从空中俯瞰,整个村庄如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

  这是平远县“红色记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平远县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建设了以八尺、仁居、差干三镇为核心的示范带,昔日“脏乱差”村蝶变成了现在的特色精品村。

  拆出新空间,改出新面貌,建出新成效。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拆、出台奖补政策促民改、村民理事会带头管,平远县着力推动示范带建设工作。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示范带已实现农房微改造4689多户,完成率达93%。与此同时,示范带的乡村产业、市政设施、村容村貌、文化活动等各方面都得到提升。

  今年2月,平远荣获“广东十大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奖。近日,平远县从市级考评中脱颖而出,代表梅州市参加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决赛。

  拆出新空间

  党员带头推动

  人居环境整治

  “来来来,坐下来喝一杯茶,欣赏一下我们村的美景。”笔者刚歩入平远县八尺镇排下村,老党员韩宜德便迫不及待地招呼笔者坐下,泡上一壶茶,讲述村里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而发生的变化。

  “你看看,这是之前的村容村貌,废弃的猪圈、破烂的屋子多影响美观。再看现在,平坦的道路、崭新的小广场,是不是差别非常大?”说起如今的排下村,韩宜德打趣道,“往前再走一点就到了江西省寻乌县南桥镇,排下村可以称得上是梅州的‘门面’了。”滑动着手机展示对比图的他告诉笔者,如今这个省际交界的小村落已经变成了诗意家园。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拆”是基础。拆掉影响村容村貌的破败建筑,才能为新农村建设腾出更多的空间。

  在排下村党支部书记肖剑锋看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难点在充分动员群众参与。“转换村民思想,让‘要我改’变成‘我要改’,是工作难点。”肖剑锋说,如何把群众的力量汇聚起来,成为整治的推动力,是必须破解的一大难题。

  在开始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过程中,很多群众都存在“不想拆、不愿拆”的思想,“怎么拆”成了群众心里的顾虑。“老屋是老祖宗留下的,能不碰就不碰。”村民肖阿姨告诉笔者,虽然老房子因破败不堪无法使用,影响村容村貌,但是拆了之后也不能够干嘛,干脆就留在原地。

  针对群众顾虑,平远县坚持做到“两精”,即清拆标准精细化、清拆政策精准化,紧紧围绕“达不到安全居住等级、达不到环保排污治理等级”两大标准,明确“三拆除”的界定标准和奖补标准。

  此外,平远县充分引导群众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的空闲土地、村头巷尾和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生态景观,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刷新乡村“颜值”。

  这样一来,“拆什么、怎么拆、如何利用”便一目了然,让群众心里有了底。

  同时,平远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头清拆、带头配合,带头整治自家门前环境,并带动家人、身边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韩宜德入户做群众工作的脚步便未停歇,这位年近70岁的老党员依然热衷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八尺镇凤头村有一名群众,因对拆迁政策不理解,不肯拆除杂房,致使农村公路的修建不能顺利推进。韩宜德了解相关情况后,先后5次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主动化解拆迁矛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最终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顺利拆除杂房。“做群众工作,关键是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处理问题。相信真情务实、持之以恒的工作,一定会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韩宜德说,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遇到难题是难免的,但干群同心就会令不少问题迎刃而解。

  村里的环境好了,路也通了,以往寂静的村庄变得热闹起来。截至目前,全县已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拆除危房、露天旱厕等构筑物63804座,175.03万平方米。

  改出新面貌

  出台奖补政策

  激活内生动力

  白砖黄柱,窗户四周镶嵌着米色花岗岩,屋顶用灰瓦砌成了斜坡式,大门旁的两个红灯笼高高挂,给房子增添了喜庆。看着装修后的房子,上举镇畲脑村村民吴特参脸上露出笑容。“多亏了好政策,让我们花点小本钱就把房屋外表重新装修一番,你看漂亮吧?”吴特参说。

  变化的不只是吴特参一家。行走在畲脑村的乡间小道上,村道两旁,一排排、一栋栋灰瓦白墙的精致小楼交错掩映,远远望去,宛如一幅恬静秀美的山水画。

  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是平远县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特点。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关键在于“改”。平远县通过政策引导,改出乡村新面貌。

  针对“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后出现的农村建房规划滞后、风貌不一、杂乱无章等问题,平远县制定出台《平远县农村客家风格建筑指引》《平远县2020年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编制十多套美丽乡村住宅改建方案示范图集供群众选择。

  “听到有支持改造的政策,我便跟书记报了名,参与村子第一批房屋外立面改造,一来让房子变得更美观,亲朋好友到访更有面子,二来自己住得也舒适。”吴特参说。

  推进村庄美化,进行外立面改造,资金是保障。平远县明确外立面改造的奖励标准。“总的来说,分为瓦面和墙体,均以总价的40%给予奖补,其中瓦面改造每栋最高不超过2万元,外墙改造每栋最高不超过1万元。”平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群众按照要求进行改造,验收合格后便会马上发放补贴。

  吴特参花费3万多元建好的新房一度成为村里的景点,村民纷纷上门询问改造的条件。

  “大家看到了改造示范点的成效,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工作开展十分顺利。”畲脑村党支部书记杨玉华说。

  一场客家民居的蝶变正在平远上演。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农房改造2万多座,形成20多个适合乡村旅游的精品村。通过对旧房外立面进行客家风格改造,农家屋舍穿上漂亮“衣裳”,乡村风貌整体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平远县按照“点上出彩、面上美丽”的工作思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开展“五个示范片”创建,将美丽乡村串联起来。

  步入河头镇向阳村,只见河道如玉带蜿蜒穿村而过,连接起向阳村与黄田村,河岸两边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可以看到用旧石磨、废瓦片砌成的矮墙。

  “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依托水乡风貌和田园风光,将河头镇黄田、向阳等村打造成‘十里花海·梦里水乡’示范片。”河头镇宣传委员韩琴介绍。

  除此之外,还有以康养产业、人文石正为主题,将石正镇坪湖、中东等村打造成“烟雨南台·石泉石美”示范片;以古香古韵、绿色农业为主题,将东石镇白岭、泗水镇梅畲等村打造成“钟灵毓秀·田园农庄”示范片;以酒乡古镇为主题,将八尺镇黄沙、仁居镇井下等村打造成“酒茶果香·红色故乡”示范片;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将差干镇加丰、上举镇畲脑等村打造成“五指相思·游客向往”示范片。

  示范片通过以点带面,有效辐射带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为周边镇村学习的榜样。

  建出新气象

  红色旅游赋能

  乡村产业发展

  漫步在平远县仁居镇的红军街,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街上的房屋有些建于上世纪,土砖和木门保留得十分完整,一些墙面上还留着当年打土豪、斗地主的标语。红四军第一纵队政委驻地旧址、平远县革命委员会旧址、民国广东四大银行金库旧址……一个个景点接二连三映入眼帘。

  红色是仁居镇最鲜明的底色。1929年至1930年间,朱德、陈毅等带领红四军三次进入平远,其中两次来到仁居镇开展革命斗争,建立红色政权。红军街系红四军进驻平远留下的革命遗址,拥有丰富的革命史迹和红色资源,有9处已被列入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为主题的纪念馆。

  红色资源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平远县作为原中央苏区县,拥有悠久的革命历史,埋藏着众多“红色宝藏”。

  如何用好这些宝藏,为乡村振兴赋能?平远的答案是:对红色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发展乡村旅游,以多元化业态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仁居镇,再一次被保存完好的红军标语震撼到。”漫步在仁居镇的红四军纪念馆内,来自广州的游客陈女士感叹道。去年7月12日,红四军纪念馆以新面貌向游客开放,让游人眼前一亮。新的红四军纪念馆引入人工智能控制系统、VR技术、弧幕投影技术、触摸屏、全息影像等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

  去年以来,平远县对辖区内红色资源进行了全面摸排,按照属地原则,县、镇、村三级联动,排查辖区内的红色资源,对红色资源进行重新修缮,并加大力度挖掘红色革命遗址背后的文化内涵。

  将红色资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平远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以省定“红色村”仁居镇仁居村为中心,把红色文化旅游和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推出“平远红色记忆景观廊道”旅游线路,将国道358沿途的八尺镇角坑村、差干镇五指石景区、差干镇松溪河景区等景点串珠成链,给乡村带来人气。

  “老板,等下帮我们留一张桌,大概十个人。”在八尺镇角坑村,农家乐的生意红火,古驿道资源盘活后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到来。“村里的环境好了,很多人周末都来这里走走,带动了村里的农家乐发展,我就是受益者之一。”正在准备食材的农家乐经营者韩春兰说。旅游线路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等行业发展火热。仅仅在角坑村,富有特色的农家乐就有5间,民宿3间。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红色记忆乡村振兴示范带成效初显,平远不断加大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力度。“下一步,我们还将打造大柘—石正—长田—热柘生态康养乡村振兴示范带、东石—泗水—上举农耕文化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平远力量。”平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线实践

  八尺镇黄沙村:

  引进电商企业

  助力产业振兴

  步入八尺镇黄沙村,梅州市叁陆陆电商农业产业生态园内生机勃勃。左边种植着高禾米,1.3米高的禾苗长势喜人;右边则是桑葚基地,桑叶在雨水的冲刷下变得格外油亮。在基地中央,还建了几个蔬菜大棚,棚内的无花果树正在飞速生长。“产业扎了根,基地就像一个聚宝盆,收入来源稳稳的。”黄沙村党支部书记黎崇永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有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农民才会成为有奔头的职业,乡村才能留得住人,美丽乡村建设才会加快速度。如何挑选适合的产业,是每个乡村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八尺镇黄沙村位于国道358旁,村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可耕种面积达530亩,适合发展蔬果种植。“单纯发展蔬果种植可能会面临两种问题:一是种植标准不一导致蔬果卖不出好价钱,打不出品牌;二是冷链物流的高昂费用使蔬果的销售范围仅限于本土。”黎崇永说。

  思维转个弯,产业有新前景。2019年,该村与梅州市叁陆陆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叁陆陆公司”)达成电商合作协议,流转296亩土地,设立果蔬种植基地,并在村内建起直播销售中心。

  “要想实现村民富裕、村集体经济富足,就要依靠产业稳定。”在黎崇永看来,产业是稳定脱贫的关键。“有了产业园,部分村民可以稳定就业,村集体收入有稳定来源,村内其他种植户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实现盈利,这是一个多方受益的模式。”

  通过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保底价收购,让农户“零风险”种植,免除后顾之忧,确保稳定增收。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含21户脱贫户在内的周边农户也种起了共40亩桑葚。同时,几十户当地村民得到就业机会。“从基地建设起,我就过来打零工,去年成为固定员工。”正在桑田务工的脱贫户肖焕英说,在基地务工一年能增收2.4万元。

  示范带(片)亮点

  ●“十里花海·梦里水乡”示范片

  覆盖区域:河头镇黄田村、向阳村

  ●“烟雨南台·石泉石美”示范片

  覆盖区域:石正镇坪湖村、中东村

  ●“钟灵毓秀·田园农庄”示范片

  覆盖区域:东石镇白岭村、泗水镇梅畲村

  ●“酒茶果香·红色故乡”示范片

  覆盖区域:八尺镇黄沙村、仁居镇井下村

  ●“五指相思·游客向往”示范片

  覆盖区域:差干镇加丰村、上举镇畲脑村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