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广东文明网首页 > 新闻聚焦
惠州:文明实践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时间: 2021-07-08      来源: 广东文明网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和社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何认识和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物质性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对社会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提出更多追求,比如期盼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这既是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必然结果,又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走访过程中,让民记走读团感触最深的是,通过开展文明惠州、法治惠州、平安惠州创建等,广东惠州丰富文明实践、优化法治服务、深化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氛围,让百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观背村图书馆。图片来源: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王建桥 

  民主法治建设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民主——人民至上 权责共享”“法治——章法有度 自成方圆”……惠城区水口街道姚村村的宣传壁画,让民记走读团一下就感受到这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浓厚的法治氛围。

  “民主聚民心,法治促和谐。”姚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姚锦华说,依靠民主法治建设,村里立起了新规矩,树起了新风气,呈现出“群众事群众议,村务事共监督,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生动局面。

  然而,10年前的姚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村民缺乏法律知识,遇到矛盾纠纷也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姚锦华说,甚至出现过因不懂法而导致村民集体利益受损的情况。

  自2012年惠州全市推行村(居)委“法制副主任”工作制度以来,姚村村非常重视,与律师密切配合开展普法工作,效果十分明显。“这几年,在驻村法律顾问的指导下,我们修改和完善了村规民约、经济联合社章程等,各项村务管理更加规范。”姚锦华说,法律顾问每月定期到村里“坐班”,为群众解答法律疑问,并参与村里的矛盾纠纷调处等,以法治守护乡村和谐、维护村民利益。

  民记走读团感受到,民主法治建设让惠州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博罗县罗阳街道观背村就是惠州基层治理的典范。走进观背村,只见小巷蜿蜒,环境整洁,满墙诗画,还有各种文化团体和业态进驻,文化气息浓郁。

  “你们可能无法想象,2014年以前,我们村还是个脏乱差的‘空心村’。”观背村党支部委员王春娣说,2015年,博罗在全县推行“法德同治”的基层治理理念,观背村将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之相结合,提出了“文化引领法德同治”的治村思路。

  倡导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利用村里的画廊,宣传法治文化;设立法德大讲堂,定期开设法治课;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引导干群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组,坚持依法化解矛盾纠纷……走上法德同治之路的观背村最终实现美丽嬗变,成为“巨变看得见,乡愁留得住”的美丽新农村,并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近年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和‘文化部落’,现在,不仅收入增加,精神也富足了。”观背村村民卢任清自豪地说。

群众在博罗观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体活动。图片来源: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王建桥 

  民主法治建设,对人民的美好生活起着重要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坚持“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治”,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005年,龙门县永汉镇马星村探索试行“四民主工作法”,通过“民主提事、民主决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充分发挥村民民主自治权利,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最佳案例。2009年起探索建立村(居)委“法制副主任”工作制度,2016年,全国普法办将相关经验向全国推广,被誉为依法治国方略的“乡土实践”。

  民记走读团从市司法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惠州扎实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和法治乡镇(街道)以及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惠州市获评全国首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7个县(区)、73个镇(街)达到省级法治创建标准,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1289个、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5所、全国民主法治村10个,社会治理法治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村(居)一警”推动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现在可自由‘刷脸’或通过手机APP出入小区。”家住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御湖社区鑫月城小区的代光宽说,智能门禁系统的通行效率高,也更方便,特别是可以有效杜绝陌生人和车辆随意进出小区,让居民更有安全感。

  在仲恺高新区惠环街道红旗村沙角头村民小组,民记走读团也看到,每栋楼的大门旁装有一个巴掌大的智能设备,不时有租户通过手机APP或读卡进出大门。

  智能门禁系统是仲恺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采取的有效举措,也是落实惠州“一村(居)一警”工作,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生动体现。

  “依托‘一村(居)一警’工作机制,着力打造特色‘智感安防村(居)’和‘智感安防小区’。”市公安局仲恺分局村警办负责人介绍说,智能门禁系统作为智慧安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流动人口管理由公安单管向社会共治延伸、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静态管理向动态管控转化、粗放简单向精准细致迈进。截至今年5月,仲恺全区有2500余家企业、4100余栋出租屋、500余家公寓、110多个小区推广应用了“蓝牙门禁、二维码采集”等采集模式,为流动人口分级分类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9年4月,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部署推开“一村(居)一警”工作,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同时,充分发挥驻村(居)民警在平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好矛盾问题排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积极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村(居)一警”工作开展以来,全市驻村(居)民警扛起使命、带着感情,深入大街小巷、走在田间地头,深入落实化矛盾、保平安、惠民生各项任务举措,想方设法解决好群众急事、难事、烦心事,有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累计收集各类社情民意信息41235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7365件、协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3175起、消除各类安全隐患29717个,协破案件1830起,有力推动了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

  民记走读团了解到,2020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在增加警力配置、解决基础设施、保障工作经费等方面都给予了更大力度支持,为推动“一村(居)一警”机制常态长效运作、实现提档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村警队伍从2020年底的2063人扩充至2309人,全市1292个村(居)按规范要求完成了警务工作室建设。

  2020年全市首批10个以村警个人命名的工作室正式挂牌,树起了“一村(居)一警”工作新品牌。博罗、大亚湾、龙门、仲恺等地村警开创了“村警+网格员”“村警+联防队员”“村警+村组助理”“村警+禁毒大妈”等做法,广泛发动当地群众参与治安防范;惠城、惠东等地村警发动辖区群众、小区物业、“三小场所”等强化治安视频监控布建,大大提升辖区安防效能……“一村(居)一警”工作有力推进了惠州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本固基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绘就了一幅幅平安幸福新画卷。

  长治方能久安,一座城市的平安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近年来,惠州市全面推进平安惠州、法治惠州建设,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中国最安全城市”,夺取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持续保持了社会大局文明和谐、平安稳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走读百年惠州文明实践惠城区水口街道办事处姚村村。图片来源: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王建桥 

  开展文明实践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馆内,志愿服务接待中心、围屋剧场、新时代书屋、新时代课堂等便民利民设施一应俱全。而在宣传展示区,理论宣讲、文化展演、志愿服务……一处处丰富多彩接地气的活动场面,让人充分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无穷魅力。

  “近年来,博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落地生根。”博罗县文明工作事务中心副主任陈日洋说,自2018年8月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博罗坚持以县委统筹资源要素开展文明实践、以系统思维来谋划推进各项工作。

  据了解,目前博罗县已构建起“1+1+37+N”志愿服务矩阵(1支指导员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指导员队伍;1支理论政策宣讲服务队;37支志愿分队,包括18支镇街志愿服务队+19支专业志愿服务队;N支社会支队),并固化形成“三工”(党工+社工+义工)联动机制,形成了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的文明实践大格局。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陈日洋说,除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还深入矛盾纠纷调解、秩序整治等社会治理现场,把党的惠民政策与个人幸福生活紧密结合,把文明实践活动转化为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实际行动,目前博罗开展惠民文明实践活动35652场,累计服务群众达60万人次,特别是推动“留守儿童暑期活动匮乏”“困境儿童素质教育缺乏”等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

  民记走读团从市文明办了解到,截至目前,惠州市所辖7个县(区)中,有2个全国试点(博罗县、惠东县)、2个省级试点(龙门县、惠城区)、3个市级试点(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1315个。

  近年来,通过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阵地、队伍进一步扩大,活动事项进一步扩展,志愿服务进一步激活,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各县(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龙头,统筹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等“1+N”阵地资源,整合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群团、科普等单位资源,实现资源横向纵向立体贯通。特别是统筹整合体制内外两方面力量,调动组织、政法、农业、科教文卫、工青妇等行政资源,挖掘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培育乡贤、本土文化人才等民众资源,全面加持文明实践活动。

  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以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以“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为载体推动省市优质资源机制化下乡,将县域内各行业各部门现有面向基层的理论、文体、卫生、科技、农业等资源“全部打包”,为群众提供菜单式精准服务。如龙门县发动爱心企业点亮群众“微心愿”1500多个,组织文艺社团开展公益演出和培训500余场次;惠东县充分发挥“网络大V”优势,举办助农公益直播带货活动,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新时代文明实践花香四溢,硕果累累,极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特色文化活动加码群众幸福生活 

  在惠城区水口街道姚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齐摆放的一排排奖杯格外引人注目,走近一看,全是该村成人篮球队、少儿篮球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所获。

  姚村村的篮球运动水平之所以这么“牛”,得益于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据了解,近年来,姚村村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突出核心价值引领、突出发展为民惠民、突出文明乡风打造,不仅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还让群众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姚锦华说,曾有一段时间,村民劳作之余爱打麻将,小孩放学后迷上电视和游戏,大家相互交流少了,村里就开始尝试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的生活。而在村里举办的众多文体活动中,篮球比赛特别受村民欢迎,村民们经常在一起打篮球、看球赛,交流多了,凝聚力也明显增强。

篮球运动成为惠城姚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品牌项目。图片来源: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王建桥 

  现在,篮球运动成了姚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品牌项目。在姚村,篮球运动氛围十分浓厚,男女老少皆会打球,家家有球员,天天有训练,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而通过篮球运动这一突破口,姚村村不断整合资源,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让更多群众常参与乐参与。

  近年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基础上,惠州各县(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把群众引过来、聚起来、参与进来,让群众在“好听、好看、好玩”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精神和生活的“实惠”。

  民记走读团了解到,博罗县通过“博”字号品牌志愿服务队伍,孵化打造了家风家教宣讲、谱写一村一歌、红色文化教育等20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惠东县开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多功能学习软件”,将红色经典、学习强国、有声图书馆、畅游惠东、道德模范展示和文明健康等内容和平台,通过多媒体链接共享,直接展示在群众眼前,形象直观,简单方便。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3200多支,发布文明实践项目8.3万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0.7万余场次。

  现在,文明实践遍布惠州,开展健康乡村行、“草根名嘴”讲述初心使命、文艺轻骑兵巡演……充满“烟火气”的志愿服务、富有“乡土味”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着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文明实践基金让幸福之泉汩汩长流 

  修葺一新的青砖老宅,优质便民的中医馆,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民记走读团来到位于博罗县罗阳街道九村社区上博路的明清九村中医养生文化特色街,发现眼前的古巷早已告别过去破旧的景象,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慕名而来的游客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民记走读团了解到,这原是一条古街,当地一直流传着道教名医葛洪、鲍姑曾在此地小驻潜心研究草药的故事,上世纪,广东著名医药企业新峰药业集团在九村建厂,有较深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近年,居民陆续搬出古街,部分上百年的老房子由于缺乏管理维护显得破旧,街道景观也杂乱不堪。

  为活化古建筑和盘活城中村资源,博罗县罗阳街道于2017年10月启动明清九村中医养生文化特色街项目,并引入广东明清九村中医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来管理和经营该项目。该公司以修旧如旧的方式还原古街道风貌,将古街打造成以中医、养生为主题的特色文化一条街。目前,已吸引了近20个相关项目及中医药团体入驻。入驻团队成立了明清九村中医志愿服务队,这里也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每月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医+公益”的模式使古街焕发蓬勃生机。

  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里建立了一家公益中医门诊——九村医馆。“平时我们会开展很多公益培训课堂,科普中医艾灸疗法,还有中草药植物识别知识课程等。”博艾志愿者协会会长、九村医馆负责人石中华说,该医馆对城乡低保人员、五保对象、退役军人、民政部门优抚对象等群体以及博罗县五星级志愿者、道德模范等人群免收诊疗费、医药费。

  今年48岁的郑水英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曾是公司高管的她在2017年偶然享受到了博罗县博艾志愿者协会提供的服务项目,逐渐了解了中医传统文化,随后她加入博艾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志愿者,希望让中医传统文化帮助到更多的人。

  公益项目让群众受益,而这些项目的常态化开展得益于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保障和扶持。为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2019年7月,博罗率先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和以往“政府搭台、政府唱戏”的工作模式不同,该基金包括各级财政支持的“种子资金”以及企业支持的“公益资金”等。在基金使用上,博罗坚持需求导向,统一以项目化的形式扶持公益创投项目、应急性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等。

  目前,博罗县文明实践基金规模已达3500多万元,投入使用1200余万元,孵化各类型的专业性志愿服务精品项目107个。也正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推动下,博罗志愿服务从“大水漫灌”变为“细水长流”,常态长效、务实有效开展,使得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博罗大地上遍地开花,落地生根。

  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博罗探索成立文明实践基金的基础上,惠州市3个县(区)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筹集资金达到5360余万元,为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服务群众注入了“源头活水”。

  民记走读团有话说 

  市民代表刘丹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有特色暖人心 

  通过走访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明清九村中医文化特色街和罗阳观背村等地,感受到博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博罗明清九村中医养生文化特色街。这个古村落原本破旧不堪,但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撬动,引入社会团体组织,不仅一改过去破旧的景象,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入驻社会团体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有特色、暖人心,受到群众广泛赞誉。

  近年来,惠州各级政府通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多的市民也主动参与其中,参与公益乐于奉献成为一种新风尚,作为惠州市民,我对生活在温暖而又幸福的惠州感到自豪,接下来我也要积极行动,热心公益,为建设更加幸福的惠州贡献力量。

  (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 欧阳成 香金群 骆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