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永庆坊:“绣花功夫”铭记乡愁 西关老曲吟咏新调|文明城市谱新篇
时间: 2021-05-17      来源: 广东文明网

永庆坊人流如织。 图为永庆坊牌坊。

  告别车流,迈入牌坊的瞬间,麻石路让人不禁放慢了脚步,悬在空中的油纸伞让目光辗转流连,透过满洲窗更多新的故事在巷弄里延续着。这条诞生于1931年的骑楼街,不断发生着新与旧的碰撞,老街坊与新游人、老技艺与新玩意、传统店铺与潮流市集。穿梭其中的人们,细细品味着属于永庆坊的新与古。

  “网红”永庆坊 包揽五个广州“第一”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荔枝湾涌旁的永庆坊游人如织。据统计,五一期间,永庆坊接待游客257316人,同比增长1531.58%。在这举办的街头剧场、艺术家联展、超级市集让更多的年轻人以潮流为媒介认识了这个充满传统广味的老西关骑楼片区。

  在荔湾区住房建设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看来,永庆坊是个难以复制的“网红”,它身上包揽着五个广州第一:广州第一个做减量规划的城市更新项目,采用了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将居住区调整为商业区,在减法中实现了增值;广州第一个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社区改造,探索出新的旧城更新模式;广州第一条揭盖复涌的荔枝湾涌流经此处;第一次实现了道路拓宽的红线避让历史文化保护的紫线;第一次成立了“共同缔造委员会”参与项目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街区社会治理模式。

  2019年9月,恩宁路永庆坊联合荔枝湾片区启动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历时近10个月,于2020年8月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验收。

  据介绍,位于恩宁路以北,多宝路以南,宝华路以西的永庆坊二期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用地总面积8.15万平方米,改造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7亿元。该项目共分8个片区推进,分别为骑楼段、示范段、滨河段、粤博西段、粤博东段、吉祥段、金声段、多宝段。目前,示范段、骑楼段、粤博西段(非遗街区)、粤博东段、滨河段已对外开放,50余家商家已在运营,商铺出租率100%。

  粤韵新调 成立少儿粤剧传承基地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岭南园林的亭台楼阁之外,粤剧艺术博物馆外翠绿的芭蕉叶成为人们争相合影的对象;馆内鱼池中央的广福台上,《吕布与貂蝉》正在上演。逢周三周六上午,这里免费上演的经典粤剧成为了附近街坊们最爱的文化活动。

  于2016年6月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粤剧艺术博物馆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最重要的文化传播展示平台之一。荔湾在保护发展粤剧粤曲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文化活动的影响范围、受众层次、活动类型,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粤剧粤曲文化活动品牌。

  “我们很重视粤剧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和普及,这几年我们成立了少儿粤剧传承基地,每周定期持续三场教育活动,既在馆内也走进了校园”。粤剧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楠介绍,至今已有300多个孩子参加了粤剧培训体验与学习,博物馆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做好文化的传承,技艺的守护、文明的延续。

  粤剧之外,更多的岭南文化正在这个历史街区中绽放。2020年8月22日,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在永庆坊开市,10家非遗大师工作室进驻。广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广辉是其中之一,“广彩一直都是岭南文化对外的重要商品,在永庆坊我们把传统岭南文化集中在一起进行展示,让更多年轻人来了解,便于挖掘新生的力量。“谭广辉一直致力于广彩体验课和“非遗进校园”工作,“通过我们不断宣传,现在不少年轻人也对广彩技艺逐渐感兴趣,每年通过校企合作开办学习广彩的技艺班,每年招收十来个人。”

永庆坊内的粤剧艺术博物馆上演《吕布与貂蝉》等剧目。

  修旧如旧 老街坊喜迎新生活

  据介绍,恩宁路永庆坊地块原有1352栋,居民2760户。上世纪90年代,该地块成为了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区辖之一,辖内危破旧房密集,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亟须修缮维护及更新改造。

  恩宁路项目初期沿袭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模式,试图通过连片危破房改造,拆旧建新,达到改造项目的经济平衡。当时地块内的2760户居民中已完成动迁1816户。

  “政府曾公布了拆迁计划,后来大家提意见,希望可以保留骑楼街”,徐伯记得当时骑楼街四处断壁残垣、冷冷清清。

  2009年前后,广州第一次提出要在老城区做减量规划,不再大拆大建,采用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微改造方式,保护旧的街区肌理和传统骑楼街,恢复河涌,取消贯穿地块的城市主干道,实现红线避让紫线。

  2011年6月,《恩宁路旧城改造更新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更改》通过,永庆坊项目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的形式实施微改造,通过公开招商引入企业进行建设及运营。

  而在吸取一期建设时的经验教训后,恩宁路更新项目对公众参与高度重视,成立了“共同缔造委员会”参与项目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街区社会治理模式。

  通过改造,这片骑楼街区在市政、绿化、交通、消防四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建筑物翻新整饰,麻石街面重新规整铺砌。建筑适度抽疏,增加了邻里花园和开敞空间,街区整体环境和风貌得到提升。

  1949年出生的徐伯从小在恩宁路的西关大屋中长大,也见证着这片骑楼街区的变迁。经几次修缮后,原本老化的西关大屋经过修整后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也更适宜居住,用水用电都比以往更方便。“不但更安全了,整个街区看上去也更干净整齐,连路面都变得平整”,徐伯说,西关一带地势低,正如歌仔所唱的“落雨大,水浸街”。而自从进行了微改造,排污管道改善后,这一带水浸街的情况鲜少发生。环境变好后,有的老街坊甚至在骑楼和西关大屋内做起游客生意,新的生活也由此展开。

  留人留形留神韵,见人见物见生活。永庆坊更新项目,采用绣花功夫,寻找历史文脉,把握场地积极元素,呼应建筑保护要求,修补街区肌理,创造出更有活力的新旧融合、功能复合的地区综合文化中心。即将在今年年底全面完成的永庆坊二期也更值得让人期待。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