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广东文明网首页 > 人文广东
广州街头的“无名画师”
时间: 2022-04-18      来源: 南方+

  4月11日凌晨2:28时,谢丽珍的微信响起,画友陈颂恩发来一张水彩速写画《守夜的天使》。

  画面记录了她和医护人员凌晨坚守在街道测核酸岗位上的一幕。 看到画作的一瞬间,她“破防”了,“心里面忽然一震,差一点哭出来”。

  

  《守夜的天使》

  谢丽珍是广州市海珠区南石头街道社工站的一名党员社工。连日来,广州11区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她和同事们全情投入到街道测核酸组织工作中,奋战了三个日夜。

  谢丽珍和陈颂恩因“速写广州”结识。这是一个由街头速写爱好者自发组建的兴趣社群。

  他们是律师、医生、白领……每个周末,背着画板,齐聚在广州某个街角,进行半天时间的速写。

  “画笔有一种无声力量”

  谢丽珍不仅是被记录者,也是记录者。

  不久前,她将青年志愿者王先生在荔湾区石围塘社区参与基层防疫的场景画了下来。

  今年2月,谢丽珍还创作了五格漫画《有温度的一夜》,记录了街道社工忙碌繁琐的一天。画作在朋友圈发出后,街坊亲友们纷纷为她点赞。

  因疫情变化,4月起“速写广州”外出写生活动暂停,但在微信群里,画友们仍很活跃。

  画友Benny发来一幅速写,画的是为市民测核酸的“大白”,画面背景上是五个大字“广州一定赢”。

  画友杜振宇排队验核酸时,为繁忙而有序的排队现场画下一幅速写。

  “画笔有一种无声的力量,能够让被画者感到被关注、被理解、被记录。”谢丽珍说,画友们用速写,把广州基层抗疫的点滴感动汇聚起来、传递出去。

  “速写广州”还有不少从零起步的成员。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科“85后”医生冯媛就是其中之一。

  8年前,她通过网络自学绘画,初衷是为了“自我疗愈”。冯媛告诉记者:“风湿是慢性病,我和许多病人认识超过十年,有时听到他们病情恶化的消息,心情会非常低落,画画能让我放松下来,恢复平静。”

  因为疫情缘故,冯媛近两年很少参加外出速写活动,但她却画得更勤了。她用速写形式描绘过许多“大白”默默奉献、守护生命的忙碌身影。

  今年2月,医院同事集结准备出征支援香港战疫,冯媛在门诊楼下看到一位女护士临行前和一对儿女告别的场面。回家后,马上创作了一幅水彩速写。

  “每次疫情来袭,他们就是这座城市的主角。”冯媛说。

  去年底,她开通了视频号“省医风湿媛媛医生”,以条漫、动漫短片进行医学科普,用鲁智深、武松等水浒人物讲述防治痛风知识,干货满满。有网友给她留言:“科普也能这么浪漫,真是仁心仁术。”

  

  冯媛用动漫开展医学科普

  寻找烟火气的“无名画师”

  40多年前,律师汪翊从山西来到广州发展。

  谈到与速写结缘的原因,他用了一个很文艺的说法——为了“寻找人间烟火气”。

  汪翊曾担任过两届“广州市书香羊城全民推广大使”。除了画画,他忙着读书、写作、公益,把“一个人的爱好”扩展为“一群人的爱好”。

  “速写,本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但当一群人共同为城市画像的时候,速写事实上就成了一个文化现象,吸引更多人去关注、感受和认识广州这座城市。”汪翊说。

  “我们大部分是新广州人,大家都在用画笔去发现这座城市不一样的美。”据“速写广州”发起人之一肖龙川介绍,6年时间里,团队从最初的3人,慢慢发展为上千人的规模。

  画友们走遍了荔湾、越秀和海珠等广州老城区的许多角落。他们瞄准市井生活,浓浓的烟火气被画友们用色彩和线条融进了画里。

  肖龙川强调,速写有着与拍照打卡不同的深意。“拍照只有短短几秒,速写至少要半小时以上,是对城市文化的一次深度触摸。”

  2020年10月,“速写广州”四周年展览在沙面举行,前来看展的陈先生说:“没想到在这里可以看见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他们的画作,勾起了我的儿时回忆。”

  6年时间、200多期外出速写活动,数万幅速写作品,都来自默默无闻的“无名画者”。

  “每一幅都不可复制。”肖龙川说。

  散播城市之美的公共创作

  从钢笔、水彩到国画、二次元,画友们对城市街景进行超现实创作,为老街巷注入创意和想象。

  肥仔斌被画友们称为“大神级”人物,有人说,他像一个魔术师,画出了一个“从地下生长出来”的广州。

  从小在广州西关长大的他,将涂鸦艺术与速写结合,创造出一种3D速写风格,为年代已久的西关民居、小食店,添上生猛的色彩、跳跃的线条,让一条条老街以时尚、动感的面孔“新生”。

  他的作品被挂在永庆坊一期的青砖墙上,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去打卡。

  “速写广州”还越来越多地参与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和公益关怀类活动。2021年,广州公交集团和“速写广州”联合,将“寻味西关”系列速写画搬上了广州公交专线。

  不久前,双方再度携手,计划推出第二条以博物馆为主题的公交车线路,画友们准备用速写风“点亮”城市文化记忆。

  “速写广州”还走进广州老城区的长者公寓,为老人画像。一位老奶奶拿到画作后十分感动,说“从来没有人给她画过画像”。还有一对年过九旬的老夫妻,因患老年痴呆口齿不清,但看到画友们为两人创作的“情侣头像”后,笑得合不拢嘴。

  2021年,画友们来到为心智障碍者提供服务的广州钟落潭慧灵农场创作墙绘。许多人第一次用丙烯在墙上作画,30余名画友群策群力,完成了三幅颜色跳跃、想象力奔放的墙绘作品。

  驮着温馨小屋的鲸鱼遨游在海底世界,宛如五彩斑斓的梦境……他们在画中倾注的对这座城市的眷念,如此浓烈而炽热。

  ▼专家观点

  有助于形塑城市文明

  “速写广州”不是冷冰冰的记录,而是有温度的表达,承载了对广州千言万语的情感与态度。如果广州能有很多年轻人热爱速写,并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生活常态,那么广州就不仅是一座美术城市,更是一座真正的文明城市。

  ——朱松青(广州美院教授,广东省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

  为城市留下有温度的记忆

  有这么多人参加到“速写广州”里,为这座城市留下有情感、有温度的记录,让这种记录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速写聚沙成塔、聚水成涓,汇成了对这座城市的深情表达。

  ——孙戈(中国美协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

  (来源:南方+)